在成本核算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这一对概念构成了企业成本结构的基础。然而,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划分依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据管理层所确定的成本核算对象来决定。管理者需要明确核算的对象是什么——是个人、项目、客户,还是整个公司。这一决定直接影响了成本划分的颗粒度和维度,从而影响成本管理的有效性。
传统制造业中,直接成本常常占据大部分,尤其是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70%-80%。通过直接计算产品成本,制造企业通常可以控制成本,并优化生产效率。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服务业逐渐成为主流,而间接成本的比重也随之上升。这种转变导致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变化。对于现代服务型企业,人工成本往往占据了最大的比重,尤其是在以人力为核心的专业服务公司。
与传统制造业依赖技术进步、减少人工成本不同,服务公司更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投入。例如,在某些专业服务公司,设计成本对于某个订单来说是直接成本,因为每个订单都需要设计工作。然而,设计费用在企业整体中可能还需进一步分摊。随着技术的发展,某些制造业甚至可以不再设立人工成本科目,而是将其归入间接费用中,因为人工成本比例已经极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服务行业中,人工成本始终是企业最大的支出。尽管人力资源从理论上被称为“最宝贵的资产”,但在实际的成本结构中,它仍然占据最大份额。因此,如何提升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了企业的核心挑战。
最近,通过公司管理中的前置指标和滞后指标(lead and lag index),可以看到人员利用效率的变化。例如,在某企业中,去年的二季度开始出现了人员利用效率下降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也反映了员工的工作饱和度下降。有些岗位的员工在工时利用率下降时,可能感到工作不饱和,进而选择离职。实际上,员工自身往往早于管理层感受到这一问题,甚至不需要等待企业做出决定。
总结来说,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必须根据管理层的决策,合理划分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而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变,服务行业中的人工成本比例持续上升,管理者需要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的有效管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