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理论的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理论的第七章 项目质量管理 项目管理 项目质量管理
学习目标
1. 理解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项目经理在确保质量中的角色
2. 定义质量并理解质量与IT项目各个方面的关系
3. 讨论质量专家的现代质量管理观念
4. 描述项目的质量计划编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所包含的内容
5. 解释质量控制工具和技术,例如:帕累托图,统计抽样,质量控制图和6σ法则
6. 比较IT项目的不同测试类型以及它们与质量的关系
7. 描述IT项目质量改进相关的关键问题
7.1 IT项目的质量
7.2 什么是项目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项目满足他所应满足的需求。
项目质量管理的三个过程:
1. 质量计划编制包括确认与项目有关的质量标准以及实现方法。
2. 质量保证包括对整体项目绩效进行预先的评估以确保项目能够满足相关的质量标准。
3. 质量控制包括监控特定的项目结果,确保它们遵循了相关质量标准,并识别提高整体质量的途径。
7.3 现代质量管理
注重预防而不是检查,并承认管理层对质量的责任。
7.4 质量计划编制
质量计划编制中重要的是确定每个独特项目的质量标准,把质量规划到项目的产品和管理项目所涉及的过程之中。计划编制还包括,以一种能理解的、完整的形式传达为确保质量而采取的纠正措施。在项目的质量计划编制中,描述能够直接促成满足顾客需求的关键因素是重要的。
质量计划的输入:关于质量的组织政策、特定的项目范围说明书、产品描述、相关标准和准则;输出是质量管理计划和为确保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质量的各种检查表。
IT项目中影响质量的范围部分包括:功能性和特色、系统输出、性能、可靠性和可维护性。
实验设计是一种质量技术,用以帮助确认那个变量对一个过程的整体结构影响最大。理解那个变量影响结构是质量计划编制的重要部分。
7.5 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包括与满足一个项目相关的质量标准有关的所有活动。其另一个目标是不断改进质量。
上级领导和项目经理做好质量保证工作,可以对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基准比较分析法是用于质量改进的技术,它是将具体项目时间或产品特性与那些在项目执行组织内部或外部的其他项目或产品的相应特性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质量改进的思想。
质量审计是对特定质量管理活动的结构化审查,找出教训,改进现在或将来项目的执行。
7.6 质量控制
输入:接受决策、返工和过程调整。
接受决策作为项目一部分而生产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被接受或拒绝。
返工指采取行动,是拒收事项达到和满足产品需求或规范或干系人的其他期望。
过程调整是指在质量控制度量的基础上,纠正或防止进一步质量问题的发生。
7.7 质量控制的工具和技术
帕累托分析
指确认造成系统质量问题的诸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因素。有时称为80-20法则,意思是,80%的问题是由20%的原因引起的。帕累托图是用于帮助确认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排序的柱状图,其根据发生频率排序。
统计抽样和标准差
团队中对质量进行管理的成员必须对统计有深刻的认识,其他人也需要有大概了解。这些概念包括统计抽样、可信度因子、标准差、变异性。标准差和变异性是理解质量控制图的基本概念。
统计抽样是选择样本总体的部分来检查。样本大小取决于你想要的样本有多大的代表性。
样本大小=0.25×(可信度因子/可接受误差)2
可信度因子表示被抽样的数据样本变化的可信度。
常用的可信度因子
期望的可信度 可信度因子
95% 1.960
90% 1.645
80% 1.281
标准差测量数据分布中存在多少偏差。一个小的标准差意味着数据集中聚集在分布的中间,数据之间存在很小的变化。使用σ表示标准差。
标准差在质量控制上很重要,因为它是一个决定有缺陷个体的可接收数据的关键因素。6σ很常用。
质量控制图、6σ和七点运行法则
控制图是数据的图形化表示,表明一个过程随时间的结构。主要用途是为了预防缺陷,而不是检测或拒绝缺陷。质量控制图可以使你决定一个过程是在控制之中还是失去了控制。
在一个过程在控制中,在过程结构中的任何变化都是由随机事件产生的。在控制中的过程不需要调节。当一个过程失去控制时,过程结构中的变化是由非随机事件产生的。当一个过程失去控制时,过程结果中的变化是由非随机事件产生的。当一个过程失去控制时,你需要确认这些非随机事件的起因,并调节过程以纠正或消除这些原因。
七点运行法则指出,如果一排中的7个数据点都是在平均值下面或上面,活着都在下降或上升,那么需要检查这个过程是否有非随机问题。
测试
为了提高质量,遵循严谨的测试方法是很重要的。
7.8 提高IT项目质量
成熟度模型,用于帮助组织改进它们的过程和系统的框架模型。3个流行的成熟度模型包括“软件质量功能实施(SQFD)”模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和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立即开始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

使用企企管理云连接业务与财务数据,帮助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决策